首页 期货 > 正文

我国已建立271个海洋保护区

10月11日,我国海洋保护领域首份《中国海洋保护行业报告》(2020)在上海发布。报告分析了我国海洋保护工作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和各个利益攸关方的能力建设现状,结合政策与时事的梳理对行业当下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判断,进而为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渔业(含捕捞和养殖)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现阶段我国海洋保护领域主要聚焦的两大热点方向。渔业产能过剩是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和栖息地丧失的重大诱因之一,而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则面临水体污染、塑料污染、生物入侵、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诸多严峻问题。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已在重要海域开展了大量的监测、科研及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然而由于之前开发过度带来的累积影响,海洋环境恶化的问题仍在继续,因此海洋保护亟待持续高效的推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涉海用海企业、民间公益组织等海洋保护行业主要利益攸关方应当围绕科学认知的核心,共同加强能力建设,以实现紧密的协调合作。尤其对于民间公益组织而言,如何在行业的框架中明晰自身的职能定位,积极承担起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保护区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立271个海洋保护区,大多分布在近海,总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面积的4.1%。虽然保护区的数量增长较快,但距离《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全球10%的海岸与海洋面积”的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我国海洋保护区的划分大多依靠实践性经验,缺乏充实的科学调查数据作为参考依据。

报告认为,从国家政策的发布情况来看,我国海洋保护工作的系统部署起始于本世纪初,以渔业资源养护为最初的切入点,相关理念在政策序列中逐渐明晰。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门领域的第一个全国性五年规划——《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即将完成编制,这表明我国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更高的战略定位进一步统筹海洋保护相关事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已经贯穿于整个涉海领域。

报告建议,为实现长效有序发展,我国海洋保护行业应着重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以扎实的海洋保护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为基础,提升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民间公益组织等各方的专业能力;二是广泛培养行业在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公益服务等各个环节中所需的后备人才;三是跨越既有障碍壁垒,打造各方之间的互惠互信保障机制,以深度交流合作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四是重视新冠疫情带来的警醒和启示,加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以更从容地应对突发事件。

该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编写,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资助。 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多位专家学者及公益机构代表参加了现场发布会。

标签: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

精彩推送